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孟昭俊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承汉韵 书古风——观孟昭俊先生书法作品,浅谈汉画像艺术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2020-03-02 17:23: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昂 李世德 
A-A+

  在中国五千余年的文化传统与艺术传统中,唯有书法最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思想。世界上几乎只有中国能将文字书写作为至高的艺术形式并传承有序。言难以同音,而书则可同文,统一的文字书写系统使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不会因为方言繁多而失去沟通的效率。由统一的文字书写的文章与古学经典则保证了文化传统与思想的传承有序。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也不仅仅是统一的书写体系记录的文章诗词与古学经典,同样也流露了书写者的独特个性,以及深刻影响其书法作品的时代文化精神。书法的传承是时代精神与美学传统的传承。没有一个文明像中国这样,在书写演进的过程中,诞生了众多的书体,篆、隶、行、楷、草等等,却没有因为书写样式的演变而抛弃前代的书写传统,而是把每一个书体都传承并发展到了极致。这正说明书法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美学传承。自古学书,研习临摹流传有序的碑帖,是所有书家必须经历的过程,在临摹的过程中建立完备的书法知识结构,图像结构,力求形似神似先贤书家的笔法。进入创作阶段,不同的书家则博采众长,有道法自然者,有求新求变者,有集他人之长者,以期最终在创作中力求达到“有我之境”,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学习研究书法技艺的同时,除了以上所述种种,成大家者往往能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得到启发,远者如唐代“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势益振”,近者有书法家孟昭俊先生取法“汉韵”而成深沉雄大之格局。

nQTLkyE48xYKoFZnv8dvzaVnifnCgwi0AQuCX3sT.jpg

汉高祖 刘邦 大风歌 258x106cm

IxjV2xvV2hxX5yj5OWAgJbwcyinpZ68gEao7VrR7.jpg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180x93cm

  孟昭俊先生出生并成长于江苏徐州沛县。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两千两百余年前,刘邦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反秦起义与楚汉争霸后,建立了持续四百余年的强大汉王朝,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持续长久的大一统王朝政权。在刘邦之后的几位继承者与民休息,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直到汉武帝的励精图治,内政外交的成功与对外战争的连续胜利,使汉王朝成为在世界历史的时间上与当时欧亚大陆的空间上都极其强大与自信的帝国。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是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传统的基石。我们今日所使用的语言称之为汉语,汉语的书写系统称之为汉字,使用汉语与汉字的人则被称为汉人。“汉”的影响,持续充分地体现在汉字书法这一书写系统与书写艺术上。作为线条艺术的汉字书法,在汉朝仍处于一个滥觞阶段,尽管有甲骨金石一脉相承作为基础,但是仍未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自金石至篆隶,更多是作为承载天启皇命、公书往来的形式载体,在当时实用性远大于艺术性,并非一种自觉的、自由的艺术。同时书法作为皇室、士大夫、门阀的特权,并不能对社会整体的文化艺术起到总体的影响。而汉朝四百余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另一套独特的、系统的、普遍的,并且至今仍存量丰富的线条艺术作品——汉画像(石/砖)。鲁迅作为一个金石研究的大家,曾有言“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这种深沉雄大的气魄,就是汉代文化艺术精神,也就是汉韵的体现。

S6QvDlbLnjBFJKt21RlmI3199R8tkixo7C6CC1Oz.jpg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138x69cm

p2xylAXkJ1Q7kt4ZyJ0PRFdKWWlTTBGJ7KJNj1oq.jpg

王冕 素梅 三248x129cm

  从魏晋开始至中晚唐,这期间的书画家以及工匠,其作品无论是布局还是线条,在形式上都明显受到汉画像艺术的影响。自宋代开始,文人书画创作便开始自觉学习汉画像(石/砖),直到清朝文人重考据的传统形成,则对汉画像的研究和学习更为系统深入。如果说书法的碑、帖是一个脉络清晰的主线传承的系统过程,则汉画像(石/砖)则在历代都成为了另一个潜移默化影响书画创作的参照物。汉初,刘邦封其子刘交为楚王,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作为汉朝与汉文化的发祥之地,徐州及周边地区在整个汉朝历史进程中都是经济富庶,地主、庄园主众多的地区,因此能够承担起大量制作使用画像石的费用,并且此地多流行使用石室汉墓。孟老的家乡,沛县及其周边地区,便出土了大量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这便给了当地书画创作者一个绝好的,感受汉文化精神的环境,能够大量观阅研究汉代画像艺术。孟老的书法作品明显取法和借鉴了汉画像艺术,布局雄浑,线条凝练又富于变化。

j7eU48Sjm4hw2y43KLgtDaq53p3ik5IzXaOOWGZV.jpg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80x48cm

UWSYJGZv6dAGzgfIyIxq6CBiiGaEVvpsct3tyci0.jp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8x52cm

  画像石艺术的表现主要建立在象形表现的基础上,而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并且汉字作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画像石艺术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识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同样,汉画像艺术在空间布局上也对书法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观孟老书法,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出土的汉画像(石/砖)很多,但是不管是表现何种主题,其基本图式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汉字的结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而草书、楷书,经历了不少变化,但也同样没有打破基本的造型法则。在相对稳定的空间内,由各种走向的线条组成字。这些线条的组合,可以引起人们多种多样的联想,或大自然,或人的活动,使汉字的形体与社会生活互相联系起来,这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

02TEe1o6WVPaOupXBrhM4MDjeGiQIjNbTabPHgym.jpg

珪璋冰雪隶书对联 138x69cm

n7434JIil3OU0P1hnc4AYko9dAU8oE3H3SKsB6HM.jpg

廖花雪片对联 234x53cm

  汉画像艺术对书法的影响,更多的还体现在对书家作品中,线条艺术的表现上。比如书法线条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如汉画像艺术一样,书家对书法(线条)美的有意识地追求是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这种线的艺术(书法)正如汉画像艺术一样,是汉民族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汉民族文化的核心——心理结构表现。中国书法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概括性的模拟)和表现(书法情感)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

FJqoIaA5KUMh8FuV2xRkZcbMpfWOudpn7ujPG4Ln.jpg

李白 月下吟 斗方 68x69cm

uag0GHqTFczZoTFnDbmhHKRznJ6fallU8j8JdTOu.jpg

杜甫 月夜怀舍弟 斗方 68x69cm

Sd6S6eYOLagSp5sv73u8f3UkD8dpaciviR1Ai9as.jpg

刘子翚 凉月 扇面 69x34cm

  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因此中国绘画多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线条艺术的这种音乐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汉代的文化艺术中,则是“汉韵”。

  孟老的书法,在今之书家的作品中,是承汉韵的大成者。其作品端庄整齐又富于变化,技法娴熟而又情趣真实、自然。其书法作品中锋稳健,能做到“圆、劲健、丰富、自然”。圆,即具有立体形象。劲健,即具有活力。丰富,即富有变化,线条极尽变化,富有节奏感。自然,即具有天趣。不做作,水到渠成,得其应归。其楷书浑厚质朴,草书飘逸不群,行书凝重遒劲,处处能体现汉韵的深沉雄大、气象万千。

u5eHghS8OHyoWWDPJ3T8iG1CJpNGDehImCkL3RDD.jpg

张复 山出云 扇面 69x34cm

Kxnp2O3859OdEENPpSNxFHw2koy8fX1lSpwDcemP.jpg

江声夜潮 45x45cm

cjXZILcw2pJTQyyZd3PQoLbFlQsLh0DMTOgSt5rR.jpg

素月流天 45x45cm

  形体、技法和鲜明的个性三方面统一。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幅形体规整、技法娴熟的书法作品,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个性才能成为书法艺术作品。因此鲜明的个性是书法创作中的关键。书法美,最根本的是意境美。而美的意境则是状物与抒情的和谐。如果对客观事物反映得好,书家的精神境界高,那么,书法的意境也就高。所以,书法美最重要的是意境美。“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书法论丛》)书法之美正是沈尹默所说的这种超越色彩和音乐的意境之美。

fbpN3SXyVDmSp5MhX6rs5uVJSoZwcjHFB3mUKl4i.jpg

道法自然 180x53cm

l0sLcPrca8cA9RifESTXwl1L7ryW3I4SY58m68oX.jpg

云高气静 368x145cm

  观今之多数书家,类工于巧技,鲜能以意境自立。虽异常刻苦,却在常年反复机械不带情感投入的练习中,使自己进入了一个“无他,唯手熟尔”的困境。而后又盲目追求个人风格,强求个性,不能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渐渐离“大家”二字相去甚远了。而孟老在其艺术生涯的初期,就浸染了汉文化的雄浑厚重,从而使“汉韵”深植在其艺术基因之中。在他学书的关键时期,能够自觉的通过汉画像艺术汲取汉韵之精髓。在其为《大风歌》碑补全的研究过程中,又经历了一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经历。徐州是汉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画像石题记是徐州汉碑刻石的主要类型,有的题记篇幅较长,内容十分丰富。孟老在补全《大风歌》碑的过程中,参详了大量的出土汉画像(石/砖)和汉碑等。习碑摹帖、求师名家,最终又将“汉韵”融入到自己书法创作里,浑然天成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作品意境。正是汉韵赋予孟老这种艺术个性,使其书法作品少了很多匠气而能成“大家”。

中国文化研究会金石专业委员会

李昂  李世德

  参考书籍/文章: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艺术学》彭吉象

  《徐州汉碑知多少》武利华

  (《书法的审美特征》陈梗桥,《书法研究》1983年3期)。

  (《书法美探源》)周宗岱,《书法研究》1983年第3期)

  (《力、力感》)方尧明,《书法研究》1985年第3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孟昭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