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刘连喜兄,其人澹然,喜读书,好书画,深慕彭城孟昭俊先生书法,倾倒备至。年来寄赠《孟昭俊书法集》,收录了孟昭俊先生六十余年创作的二百多幅书法精品,还有部分碑刻和篆刻作品以及林散之先生指导孟昭俊习书笔记。无缘识荆,有幸拜观,为之不胜欣喜。
我于书法之道,是外行,早年曾跟外祖父杨心佛先生临池数年,而终究半途而废,至今引为憾事。在我心目中,中国书法是最纯粹、伟大的艺术,墨光素笺,见人道德学养。丧乱捉笔,是千秋忠耿,胸襟气度又尽在纵横不羁的严谨法度之中,往上追溯,如石鼓篆籀,残碑断碣,昂扬着上古文化的一点精神不可泯灭,肃穆雍容,殿堂威严。而献之墨池,怀素笔冢,绿天蕉影,都是对艺术真谛与自身人格在作艰苦而不懈的追求,书法之道大矣!
书法是综合的艺术,一笔在手,线条点画,结体乃至布局,都有赖往时的修养,创作时的心境,或凝神倾注,或随手挥毫,风雷激荡,阳春翠柳,都是各人心性艺术修为的自然展示,读《孟昭俊书法集》,这样的感受尤其深刻。
中国的文字,就其功能而言,第一是要能够清晰无误地传达信息。楷书要求工整,文震亨《长物志》论古今法书,“如右军草书一百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正书。”盖君子端人,无不以楷书为源流正宗,此千古不易之定论也。
读孟昭俊先生的书法作品,使我联想起文徵明的书法之路——
文徵明为邑诸生时,岁试,宗师批其字不佳,置三等。于是精研书法,刻意临学,楷法被后人评价“为有明一代冠”。
明代科举制度完备,秀才每三年接受提学官两次考核,等级优劣分六等,一等可补癝生、增补广生,二等给赏,三等为“如常”,四等为“挞责”,五六等分别是递降、黜革,文徵明得到“如常”的考试结果,按照常理不需过多自责。而文徵明深以为耻辱,从此发愤学书,终成大器。到晚年,八十寿诞时,文徵明有亲朋远来为贺寿,即以所书《千字文》赠之,李日华观摩后赞叹,“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八十老人犹能作蝇头如许,真吾师也……不衫不履,真气逼人。”文徵明晚年喜书《赤壁赋》,偶然得古纸数翻,作墨戏并录旧作为副,闲窗日课,辄小楷书五言小诗于扇以赠友人。直到九十岁,文徵明仍能重书《重修常熟县城记》这样的大幅正楷,令人惊叹、敬仰。最令人感动的是,文徵明九十岁那年的二月,去世前仍在为人书写墓志,“执笔而逝,翛然若蜕。”
这是一个人毕生勤勉,用工的最好姿态,姿态不必给别人看,只为自己喜欢。
而文徵明的得体,更难。
文徵明没有祝允明的狂放不羁,没有唐寅的天才宿慧,他学沈周,沈周学道,可老师骨子里的乡野硬朗、元气淋漓,文徵明其实并没有,就像他的幼年时的身体,一直“文弱”。
文徵明的得体,是乐天知命,不逾规距。不论仕途还是绘事,一路不徐不疾,君子以积小成高大,其实,文徵明一辈子都用功、都勤勉,中年以后,作品突然精彩焕然,典雅细致到了极致。这种风度直到年登大耄,依然矍矍不衰,后人赞扬他“德尊行成,海宇钦慕,外国使者道经吴门,望所居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这是一个人一辈子,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修养纯正,直到九十岁了,照样日课不辍,一笔一笔认真写下的墨迹,率尔之外,都是恳切。
文震亨说,“书画原为雅道,一作牛鬼蛇神,不可诘识,无论古今名手,俱落第二。”
如今的书坛,有时俨然菜市,追逐名利,书中邪学大行其道,风气之恶劣,古人不能想见。我自己这些年潜心古代器物考据,似乎稍有心得,也会有感到寂寞的时候,而学问幽深,井底观天,自是桃源,这种乐趣,不足为外人道。我读孟昭俊先生的书法集,深感到他的持重勤勉,淡泊名利,是为同道中人。
获见其书,想见其人:
堂堂正正,端正无私。
我敬佩孟先生的这份认真,向他学习,致敬!
蒋晖
学者、作家
近年来从事古代艺术史文献整理,涉及中国古代
器物、赏石、家具、善本、书画等领域
致力于古代大理石屏收藏的考稽研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